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

楚文化历史人物简介

楚文化历史人物简介1、伍子胥(?~公元前484),名员,字子胥,春秋时楚国人。春秋末期吴国大夫、军事家、谋略家。周景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522年),楚平王怀疑太子“外交诸侯,将入为乱”,而迁怒与伍员之父...

楚文化历史人物简介

 

1、伍子胥(?~公元前484),名员,字子胥,春秋时楚国人。春秋末期吴国大夫、军事家、谋略家。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,楚平王怀疑太子“外交诸侯,将入为乱”,而迁怒与伍员之父、太子太傅伍奢,并将其父、兄长骗到郢都杀害,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。后借吴兵伐楚,为父兄报仇。因此,钟祥至今尚有伍子胥掘坟鞭尸的“鞭尸滩”、屯兵伐楚的“子胥台”遗址。

2、屈原(约前340~278),名平,字原,芈(米)姓屈氏。战国末期楚国丹阳(今湖北秭归)人,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。屈原忠事于楚怀王,但却屡遭排挤,楚怀王死后又因楚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,最终投汨罗江(今江西修水县至湘阴县而死。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、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,也是世界文化名人。代表作品有《离骚》《九歌》等。屈原与钟祥郢中颇具渊源。在楚怀王、楚顷襄王理政期间,常随楚王漫游论道于郢中兰台之宫,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就有30多处有关“郢”和“兰”字的痕迹。

3、宋玉(前301~240年),又名子渊,是位美男子,战国末期郊郢人(又称楚鄢郢人),至今钟祥还保存有宋玉井。宋玉忠事于楚顷襄王,但终不得志。

宋玉是屈原之后辞赋家,或者说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,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,后人多以屈宋并称。他的代表作有《九辨》、《风赋》、《对楚王问》、《高唐赋》、《登徒子好色赋》等。其中《风赋》、《对楚王问》两篇便是宋玉伴随楚顷襄王游历兰台之时的作品。所谓“阳春白雪”、“下里巴人”、“曲高和寡”的典故都由他而来。

4、莫愁女,姓卢,名莫愁,战国末期楚国郊郢石城人,是享誉千载的楚国歌舞艺术家。钟祥莫愁女的记载史证十分丰富,正史的记载,最早见于南朝元嘉年间,竟陵郡守臧质,称“余尝登石城,见群少年歌莫愁谣”因作《石城乐》、《莫愁乐》咏莫愁故事。还有很多的国学典籍中都有相关的记载,如《后汉书》《旧唐书·乐志》《舆地纪胜》《文献通考》《容斋随笔》等。钟祥地方志记载更丰富,如《承天府志》唐志淳诗句中也有这样的记载“郢中白雪不可和,卢家莫愁犹有村”《钟祥县志·古迹》载:莫愁村,在汉西二里,古汉水经城址,其西为村,为莫愁所居地,城北有湖,与村毗连,称莫愁湖但是在金陵(也就是现在的南京)就已经有很多文人争执莫愁女的所在地,而打起了文笔官司。南京有关莫愁女记载是宋代周美成的乐府《西河》。宋代洪迈《容斋随笔》中已经提出质疑,似乎是周美成将“石城”与“石头城”混淆了。但是南京把莫愁宣传的好,莫愁在南京的声音远远盖过在钟祥名气。当有人提问这件事时,我认为只需要用一句话回答他们:如果要确定莫愁女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,只要与《阳春白雪》联系起来探讨就可以断定,因为《阳春白雪》是咱们钟祥地地道道的文化产物,生长在石城的莫愁女,自幼受楚郢文化的熏陶,融楚辞于乐声,完成了高雅名曲《阳春白雪》的入歌传唱而播撒民间,才得以代代相传。

5、《阳春白雪》典故:出自《后汉书•宋玉对楚王问》:相传楚顷襄王为收复楚国失去的土地,经常南巡郊郢,在兰台之宫与大臣们商议兴楚大计。宋玉与楚襄王君臣之间的兴会畅谈,便产生了著名的《风赋》和《对楚王问》。《下里巴人》、《阳春白雪》、“曲高和寡”的典故由此而来。《阳春白雪》始为古琴曲调,为春秋晋国乐师师旷及齐国刘涓子所作,后由莫愁女入歌传唱,成为楚国著名歌曲。而《阳春》取万物知春、和风澹荡之意;《白雪》取凛然清洁、雪竹琳琅之音。到明嘉靖时期,嘉靖皇帝将其父兴献王祐杬撰写的《阳春台赋》刻录石碑上,立于阳春台上,现保存很好,在气象局院内。清初,有名的书法大师毛会建、叶莲书刻“阳春白雪”碑立于兰台上,现已是国家一级文物,展陈于市博物馆内。

 


楚文化历史人物简介

https://hmltravel.oss-cn-shenzhen.aliyuncs.com/202009/c5a825a01f6f9aa.wps
https://view.officeapps.live.com/op/view.aspx?src==https://hmltravel.oss-cn-shenzhen.aliyuncs.com/202009/c5a825a01f6f9aa.wps
×
Slide 1
Slide 2
Slide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