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

探花杨炳

杨炳、字蔚友,号筠谷,生于清康熙二年(1663年),钟祥人。父柱国是安陆府痒生,俗称秀才。杨炳少时,非常聪敏,父亲对他教育很严。他读书习文很勤奋,并且谨慎修身,一心想从科举中一举成名,出人头地。但考秀...

杨炳、字蔚友,号筠谷,生于清康熙二年(1663年),钟祥人。父柱国是安陆府痒生,俗称秀才。杨炳少时,非常聪敏,父亲对他教育很严。他读书习文很勤奋,并且谨慎修身,一心想从科举中一举成名,出人头地。但考秀才很不顺利。直到雍正元年(1723年),59岁的杨炳才通过了县考、府考、院考关,考上了秀才,入了县学,但正式功名考试一路顺风,仅用了八个半月就闯过了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关,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乡试、会试第一名,殿试被录取一甲第三名探花。

杨炳在学政任上,铁面无私,一身正气,“矢志矢公,其任无一幸进者。”经他考试所录取的人,有许多优秀人才,如后来当上湖北总督容安介,尚书福英,丞相廉曹,礼部侍郎秀先,太常寺卿陈北仑,侍卫赵青藜等人,成为朝廷的有用人才,为人们所称颂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杨炳年岁已高,加上思念老母,申请辞官回乡。他回钟祥后,建房于郢中兰台东侧。杨炳在家侍奉老母,极尽孝道,经常引杖扶车、殷勤诚恳,合家承欢达20余年。杨炳晚年,常对人说:“我当年在朝时,没有为治理国家尽力,以酬谢皇帝的知遇之恩,这是因为任职所限,我不能越俎代庖,这是我终身的憾事,至今我仍耿耿于怀。”他每次谈到此事,总是目光如炬,声震座隅。他忠心报国的志愿虽老而不衰。他年过八十,仍然鹤发俊姿,近乡党,和后生,老少相处,都喜欢与他谈笑议论。杨炳卒于乾隆十六年(1751年),终年82岁。


×
Slide 1
Slide 2
Slide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