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

钟祥长寿镇的秘密!

近日有人问:近1000年的古长寿县为什么改钟祥?还说钟祥的古长寿县在如今的长寿事实果真如此吗?图源:黄超 摄我们的钟祥钟祥,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长寿文化底蕴,公元前704年,春秋战国,钟祥称“郊郢”,...


近日

有人问:近1000年的古长寿县为什么改钟祥?
还说钟祥的古长寿县
在如今的长寿
事实果真如此吗?


图源:黄超 摄


我们的钟祥


钟祥,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长寿文化底蕴,公元前704年,春秋战国,钟祥称“郊郢”,为楚之“别邑”。秦、西汉时,谓郊郢、郢县,三国时,吴置牙门戍,并筑城名石城(今郢中镇)。晋置竟陵郡,治石城等多名称。其历史最长的当属苌(长)寿县名。


苌寿县的来历


原来:南朝泰始六年(470)分原竟陵、云杜两县地立苌寿县,为竟陵郡治,自东汉省县以来,至此复立县。县辖境相当于今钟祥的东部和南部。


苌是何意?据《康熙字典》载:“音长。《诗·桧风》隰有苌楚(亦名羊桃。也叫猕猴桃),又姓。苌弘,周太史.....”据传苌弘周朝贤臣任职很久,是80多岁长寿老人,巧合的是80多年后,文字改革去苌草头改称长寿县并设郢州,县为州治自此开始。故清同治、民国《钟祥县志》”西魏....改苌寿县为长寿县并设郢州”。


西晋末年,陕西“三辅”(京兆郡、冯翊郡、扶风郡)及中原百姓,为避兵乱大举南迁,政府依流民原籍设立侨置郡县。


从此,在今钟祥境内先后应运而生的侨置郡县主有:莲勺县、冯翊郡治、高陆县(西魏分别改为兰水县、汉东郡、敖水县);北新州、上蔡县及齐兴郡(北周废);汾川县及敖川郡等众多郡县。



隋大业三年,改石城为竟陵郡,治所设于长寿,辖长寿、兰水、汾川、汉东、清腾、乐乡、丰乡、章山八县;隋末唐初,境内的侨置郡县先后全入长寿县,其辖境到郢中北部和西部,直跨汉江东西两岸。


元,升郢州为安陆府,治所设于长寿县,后废长寿县入安陆府。


明洪武三年、九年(1376),再分别复立、省长寿县(今元佑宫为古长寿县衙遗址)。至此,以郢中为县城的长寿县有近1000年的历史,至到嘉靖十年(1531年),嘉靖皇帝以“祥瑞钟聚”之意赐名“钟祥”,钟祥之名自此始,并升故乡安陆州为承天府,从此,一个与南京应天府、北京顺天府齐名的大明承天府正式诞生,其管辖范围扩大到五县二州即钟祥、京山、景陵(天门)、潜江、当阳五县及荆门、沔阳二州。



长寿镇的前世今生


长寿镇位于钟祥市西北部30公里的大洪山南麓,东北与黄坡水库、张集镇毗邻,南部与洋梓镇汪李村和龙泉村接壤,西与丰乐镇相依,北与宜城市的流水镇交界。总面积275平方公里。


相传很久以前,有逾百岁的魏姓高寿夫妇在该地开茶庄,用枝水河水烧开泡茶,清香四溢甘甜解乏,吸引了众多过客驻足鉴品,以此,带动发展为人口众多的集市店铺,为纪念这对长寿老人,人们在城防南门上镶嵌“寿山门”石匾,故此地被称之谓“长寿店”。


其实,长寿镇古称为湫城,东汉属鄀县,晋为管城,南齐、北周、隋开皇年间,分别侨置上察县、汾川县、汉东县等,隋大业末年再废汉东县并入长寿县, 明清、民国时期属安陆州(府)与钟祥县。



1941年、1947年,为钟祥康乐乡长寿店、自强乡长寿店。

1948年6月至1949年7月,短暂划为为中共洪山县;

1949年8月复归钟祥并与丰乐同为第二区;1958年、1961年属丰乐公社、丰乐区;

1975年11月,撤销丰乐区,分设丰乐、长寿人民公社;

1984年3月,撤社设区为长寿区;

1987年10月至今,撤区设镇,长寿区更名为长寿镇。


全镇河流10余条,在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当属长寿河(亦称长河,古为枝水),为什么叫长寿河呢?说来话长:当时,枝水流域为上蔡等侨置地,面对苌寿县,他们也想扎根此地繁荣长寿,于是,485年(南齐永明三年),将枝水改为长寿河,再后来,又有了集市长寿店。


当今的钟祥,位于湖北省中部,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全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全国长寿之乡、世界文化遗产地。


如今的长寿镇,是全市有名的长寿之乡,这里人杰地灵朴实勤劳: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长寿温泉, 有著名作家姚雪垠题写的知名“长寿米”--银(垠)米,还有传说为仙人所居、与庐山名洞相同的仙人洞等。



纵观钟祥史,古长寿县,最初为南朝泰始六年“苌寿县”,在钟祥的东部、南部,最后,将郢中北部和西部境内,侨置的上蔡县、汾川、汉东等并入长寿县,先有长寿县,后有长寿店,二者不能等同或混淆,钟祥历史包涵了长寿镇的史册,但长寿镇仅是钟祥历史“长河”中的一部分,并不能代表古长寿县的历史。


来源:在线钟祥APP

版权声明:本文中所有内容、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




转载于《在线钟祥》


×
Slide 1
Slide 2
Slide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