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金龙纹瓷锤
泥金龙纹瓷锺,出自前室西壁下的中段,被置于一件漆木托案上。梁庄王墓的前室,其西壁下放置一列铜质、铅锡质的小冥器,南、北两壁下原靠立残漆木屏。前室相对于放置棺椁的后室,显然是属于古墓墓内“前奠后殓”布局中的祭奠之室。泥金龙纹瓷锺被置于此室,表明它们并非实用器而是祭器。再细察其形制花纹,内外壁均泥金,更可作这种判断:两件泥金龙纹瓷锺的形制、大小、纹饰相同,均高10.7,口径15.7,圈足底径4.5厘米。除圈足口外,余皆施青白釉,从其圈足口处可见其胎为白胎,胎质细腻。釉色光洁,釉面有细密的开片(“冰裂纹”),通体饰花纹,内外壁花纹有所不同,分地纹(波浪纹)和主纹(弦纹和龙纹):地纹为釉下刻花,即刻出花纹后再施釉;主纹则刻成后不施釉,类似于“剔釉”(“剔花”之一种)法,俟烧成后,再在主纹上涂金(泥金或描金)。锺的外壁:以釉下波浪纹为地,口下饰一周描(泥)金凹弦纹,腹上饰两条相逐的描(泥)金升龙纹为主纹,龙为五爪;圈足饰上、中、下三周等距的描(泥)金凹弦纹,在中、下弦纹之间,饰一周十个连续的描(泥)金云头纹。内壁:口下和底面各饰一周描(泥)金凹弦纹,在底面弦纹区内,饰一条描(泥)金的单龙戏珠纹为主纹,龙为五爪。从主纹脱落金箔处可见到红褐色胎面,这是涂了黏合料之故。从其饰有龙纹却烧制粗劣看,它们应属“官搭民烧”产品。不过,它们并没配有盖和托盘,是否在漆木托案上设有使之稳定的装置,因漆木托案已残朽而难以确定。
混金龙纹瓷锤